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在盤活資源和碳減排方面的獨特作用備受關注。
行業綠色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新鄉白鷺多年來深耕綠色制造,開展了一系列新型工作。公司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采用DT綠色復合溶劑進行廢舊棉制紡織品循環利用的連續生產,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又找到了新路徑;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發出離子液纖維,并發現菌草纖維可以草代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效解決我國原料短板,對再生纖維素行業帶來全新革命!
8月28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促進委員會與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時尚蘊變共創未來”——新鄉“白鷺”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行業可持續實踐探索為議題,邀請行業協會及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品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紡織行業綠色低碳、循環時尚、紡織新材料的發展新趨勢和新展望,為促進紡織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
資源環境約束產業發展亟待破題
“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已成為紡織行業新的歷史使命”。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表示,紡織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出口創匯、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方面也將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綠色發展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紡織行業內涵不斷拓展,已經發展成為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和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理事大會上,中國紡織聯合會正式發布《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綱要2022-2035》,再次明確綠色發展是行業未來的重中之重的任務。推動行業綠色發展需要系統推進、久久為功,產業結構高端化、原料來源可持續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產業鏈價值鏈協同化、能源結構低碳化是推進行業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需要系統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處長縱瑞龍指出,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紡織大國,紡織纖維加工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隨著人均纖維消費量不斷增加,我國每年會產生大量的廢舊紡織品,廢舊紡織品的循環利用對于資源節約、減污降碳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有效補充我國紡織工業原料供應、緩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措施。相較于廢紙、廢塑料、廢鋼鐵等廢舊物資,廢舊紡織品具有特殊性,包含各種天然纖維,成分非常復雜,其循環利用難度遠遠超過上述物資。當前,棉紡化纖企業在生產環節產生的廢紡的循環利用率較高,有80%以上的回收利用率。但在數量更龐大的消費領域產生的舊紡織品的循環利用率僅一成左右。
他表示,制約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因素貫穿著生產、消費、回收和再生的各個環節。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相關各方面要協同發力、共同推進。
聲明:本文的內容、模板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聯系刪除。
海安縣勤豐化纖有限公司專業生產銷售:丙綸短纖維,滌綸短纖維,功能性丙綸短纖維,功能性滌綸短纖維,親水滌綸短纖維,丙綸短纖,PP短纖,滌綸短纖。